编者按:
今年适值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九十周年诞辰,民建中央、学术机构、风投界等社会各界将举办贯穿全年的系列纪念活动。成思危基金设立的"成思危全球奖"、"成思危教育奖"、"成思危社会企业奖"的历届获奖者、海内外知名学者及先生生前亲友纷纷提笔撰文,通过跨越地域与时空的缅怀文字,再现这位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奠基人、虚拟经济理论开创者的治学风范与家国情怀。
成思危基金特别策划"对话思想传承者"项目,将通过深度访谈素有"发展中国家诺贝尔经济学奖"之称的TWAS成思危经济科学奖得主,梳理成思危先生的学术思想与精神遗产。自1月25日起,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官网、官方公众号和媒体平台将每双周发布纪念专稿,这些承载着学术记忆与社会思考的文章,最终将汇集成《成思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文集》,为后来者提供榜样的力量。
今日推出的纪念文章《成思危先生的嘱托——先生与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的故事》,出自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中心主任刘晓欣之手。让我们共同品读这篇凝聚智慧与深情的纪念佳作,在追思先贤中奋进。
“成思危”之名,既承载着“居安思危”的家族训诫,更彰显着一代知识分子“以思报国”的时代担当。从化工领域的深耕者,到“中国风险投资之父”,再到虚拟经济学科的奠基者,成思危先生以三次意义深远的跨界转身,书写下“学术报国”的壮丽篇章。
今天我很荣幸受基金邀请参加此次座谈会,与诸位共同纪念我国著名的经济与管理学家、社会活动家成思危先生诞辰90周年,深切缅怀先生的崇高风范。同时,我也怀着特别的敬意,向大家深情回顾成思危先生与“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的深厚渊源,分享中心作为先生学术思想重要传承平台的发展故事。
一、创建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1.创建虚拟经济研究中心
成思危先生对虚拟经济的开拓性研究,源于对重大现实风险的敏锐预判。
20世纪90年代初,他基于对美国、日本经济泡沫的系统性剖析,尤其是复杂科学视角下的“正反馈效应”与“羊群效应”机制,率先察觉金融危机的逼近。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际,先生顶住“标新立异”的质疑,力主“虚拟经济”这一开创性概念。1998年刘骏民教授的著作《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荣获孙冶方经济奖,这一成果奠定了南开大学在“虚拟经济”领域原创性的学术基础。
2000年10月在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先生的支持和帮助下,发起成立了“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成思危先生任名誉主任,刘骏民教授任主任、柳欣教授为副主任。现在由我(刘晓欣)担任主任。
研究中心定位是做一个开放的学术平台,通过持续产出引领虚拟经济学科方向的前沿成果,成为虚拟经济理论研究的重镇,为国家决策提供学理支撑。虚拟经济研究在南开大学孕育思想、扎根生长,其理论体系也必将在南开沃土上日臻成熟与完善。
2.聚集高端人才与组织跨学科团队
由于“虚拟经济”是源于金融自由化下对各类金融创新活动性质、功能及其影响的研究。是在反思西方经济学与现实相矛盾的问题、运用与西方经济学分析框架相区别的独特基本分类和逻辑基础上,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特别是虚拟经济理论是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逻辑的延申,与主流经济学的观点,与业界的理念有较多的分歧,存在许多争论。有不少人明确反对。所以,虚拟经济研究一路走来还是比较艰难的。其实,这种情况至今也是如此。但先生高瞻远瞩,鼓励我们说:经济学、金融学及复杂系统科学等学科对虚拟经济的认识最后会殊途同归的。
中心自成立起,便继承了成思危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与报国济世的宏愿。
中心凭借学术凝聚力和跨学科整合能力,广泛联合了国内外高校多领域专家,积极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为虚拟经济理论的深入探索聚集人才。例如,《避虚就实:做强中国金融,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研究报告。主题为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建设金融强国。主要阐述目前世界上被公认的金融强国是美国,中国也有不少人有此看法,问题在于:中国金融要不要对标美国?指出这既是理念,又是方向和道路的问题。
研究内容涵盖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多个领域及学科,由上海市公关关系协会、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剑桥大学等部门形成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协同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作者是一批饱含严谨治学精神、强烈家国情怀的学者,他们专注于各自领域探索十年及数十年。致力于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制定中国特色金融治理标准与规则,推动中国标准的国际认可度和逐步掌握主导权。
他们执着追求真理、不辱使命的精神值得我们自豪和敬重!这也是对先生90诞辰最好的纪念!
3.“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学术平台
自2000年起,研究中心坚持每两年主办一次“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历时25载,今已十三届。会议的成功举办对虚拟经济研究及发展起到积极引导和推动作用。
在2000年10月南开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成立时,举办了首届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成思危先生参与了“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并担任大会主席,致辞和发表演讲。此后的十五年里,先生担任历届全国虚拟经济大会主席,且七次莅临出席会议,并发表精彩演讲,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这些观点为国家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除了2006年在深圳召开的第四届会议,成先生因病没有出席会议。但联系深圳市政府领导,为会议召开筹备了会议经费及其他项目资助。直至2014年在第八届会议上,时值耄耋之年的先生依然亲临现场并致词,他殷切寄语学界同仁,强调“二十年磨一剑”的治学坚守精神。当时先生带病出席,大家担心病情危机,需要医疗团队左右倍护。先生这份深耕不辍的精神,连同他“要坚持把虚拟经济研讨会办下去”的嘱托,随一届届研讨会的接续举办,在时光流转中生生不息地传承至今。
中心积极推动原创性学科发展。汇聚专家学者开展系列前沿研究,强化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的品牌效应。其中,2014-2024年的十年间,由研究中心主办与承办了五届全国性研讨会及数十场小型学术会议,持续提升虚拟经济研究的影响力,拓展中国经济学自主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二.虚拟经济理论筑基廿载铸就中国学派新体系
1.先生临终的嘱托
2025年6月的一天,先生特邀我和刘骏民教授到他病房榻前,嘱托我们:“一定要把虚拟经济研究大旗扛下去!”
“虚拟经济”的概念深刻揭示了西方去工业化的本质,这也充分显示先生支持鼓励南开大学学者们研究虚拟经济的重大意义。遵照先生的嘱托,这些年我们辛勤耕耘,砥砺前行。经过南开学者们及志同道合者的不懈努力,虚拟经济研究已经获得众多学者的认可,相关理念已经体现在国家相关经济政策之中。
2.虚拟经济相关理念体现在国家相关经济政策中
历经20年的探索、积累与转化,虚拟经济理论也已然逐步成熟。中心成立至今这二十多年,既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时期,也是整个世界发生重大变化和动荡的时期,更是经济理论经受检验的时期,虚拟经济理论也不例外,历史印证了虚拟经济理论的价值所在。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到新时代提倡“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房住不炒”“吸取西方脱实向虚的教训”“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道路”。虚拟经济的思想和理念在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得以体现。虚拟经济研究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为中国工业化后期经济发展与稳定重大问题的解决,提供基础性和战略性的理论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虚拟经济研究与实践,自2016年以来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要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不走脱实向虚的道路”。2024年3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一书也数十次提到“虚拟经济”和中国不走“脱实向虚”道路。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新时代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从经济运行的历史与现实、数次局部与全球性金融危机到未来世界的经济形势,虚拟经济理论得到历史的验证。
3.依托虚拟经济国家重大课题完成的主要研究成果
2013年我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战略、制度与政策研究—基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数量关系的视角》后又于2005年获得第二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深度开放下外部金融冲击的应急系统研究》,
当先生得知,国家对虚拟经济研究有社科重大项目的支持时,他特别地高兴!鼓励了我将课题做好,特别要多做调研,成果服务于国家。十年间研究中心在两个国家重大课题的依托下进行研究,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主要研究成果:
2022年专著《中国特色不良资产处置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是国内首部系统阐述中国特色金融理论及实践的著作。
2023年专著《新经济学大纲》,是对现有理论范式的重大革新,该书突破传统框架,以历史事实和当代实践为依托,构建起原创性的理论体系,其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创造性延伸,全书贯穿“实事求是”的学术基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命题的批判性融合。
2024年出版著作《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系统梳理了二十余年的研究成果。该专著首创分析工具,构建 “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二元框架,聚焦工业化后期防范“脱实向虚”的路径,涵盖金融强国建设、房地产虚拟属性、系统性风险防控等12项核心议题,提出中国方案。
2025年将出版研究报告《避虚就实:做强中国金融,保证经济稳定增长》,致力于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制定中国特色金融治理标准与规则,积极推动中国标准的国际认可度和逐步掌握主导权。
预计2026年专著《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逻辑与趋势——虚拟经济地视角》,最终成果明年初出版。
3.资政建言 注重理论与实践融合
中心的学术成果对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多次进入国家决策视野,先生“理论若不解决实际问题,便是纸上谈兵”的理念,始终贯穿于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中,成为团队成员开展研究的重要指引。中心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交《虚拟资产的本质、风险与中国应对》等虚拟经济领域的专送及约稿。中国证监会曾致信感谢中心。称赞中心学者渊博学识和独到见解,对做好资本市场研究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期待今后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加强外界联系,与上海市相关机构及企业共同举办“金融强国”主题的全国会议等。
未来,将继续提供资政报告,包括应对外部金融冲击中国方案、数字资产与虚拟资产风险管理、金融五篇大文章关于核算理论等方面。
三.未来继续履行承诺 不负先生重托
虚拟经济研究也被誉为“最接近总书记思想和思路的学理研究”。南开大学在虚拟经济研究领域一直具有领先者与引导者地位,未来我们会将虚拟经济研究大旗扛下去,保证这一特色学科影响力的持续性,传承、创新与发展。
先生对学术的执着与追求,如今已成为研究中心砥砺前行的精神坐标。从书斋里的理论探索到政策层面的实践转化,再到学科体系的系统构建,研究团队以“学术报国”为指引,让学术理想始终与家国发展同频共振。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抑制自由化、抑制经济“脱实向虚”的不懈努力下,才得以开创“守正创新”的新局面,并为中国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国内加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继续开启房地产“保障+市场”发展新模式,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未来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方向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防范金融危机、完善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未来中国将引领世界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与安全贡献智慧与力量。
未来,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正以中国智慧作答——这既是对成思危先生遗愿的郑重告慰,更是一代代学者“学术报国”精神的薪火相传,持续激励着后来者在探索之路上步履不停。
牢记先生的嘱托:虚拟经济研究要有“二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要把虚拟经济研究大旗扛下去!”“中国的虚拟经济学科终将在几代人努力下结出硕果。”这份期许,正是我们前行的动力。让我们以先生为镜,扎根中国大地,破解时代命题,让虚拟经济理论真正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 “坚实软件”,为中国金融安全与经济发展,书写属于这一代学者的答卷。
刘晓欣
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中心主任
202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