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是最好的纪念,践行是最好的传承——纪念成思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座谈会在京圆满召开

  • 创建于 2025-07-16
  • 261

 

2025年是成思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7月12日也是他逝世十周年。为了深切缅怀成思危先生,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成思危基金在中关村校区组织召开了“纪念成思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座谈会”。与会发言者主要为成先生生前的同事、创立学院或中心的现任领导、创立学科的主理人、合作科研院校的学者、优秀学生代表等20余人。

 

1  与会嘉宾合影

 

2 董纪昌副校长致欢迎辞

 

此次会议由成思危基金管委会执行主席,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曹文炼主持。中国科学院大学董纪昌副校长致欢迎辞,他说道:成先生支持创办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作为首任院长,为学院确立办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理念,并创立了虚拟经济和虚拟商务的新学科体系。先生去世后,家人设立“成思危基金”,并捐赠2万多册含千处批注的图书设立了成思危捐赠阅览室,基金所设奖项激励了很多学者、师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才华和智慧。国科大将继续弘扬成先生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将其融入到国科大的教育、科研工作中。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国家科技部原党组成员张景安在发言中回忆了他与成副委员长相识39年间的三个故事:成副委员长是软科学、决策科学、中国智库的奠基人;是中国风险投资的最重要的推动者,特别是他领导提出的政协一号提案,不仅对金融界、对中国整个的创新生态的体制机制都产生了重大作用;第三是成副委员长的品质、境界高尚,具有全球视野,是一个伟大的老师和伯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刘作仪副主任发言回忆,成思危先生作为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的首任主任,1997年他就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中国管理科学“三个基础、三个层次、三个领域”的学科结构,为管理学部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后续管理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重点指明了道路。他倡导设立了“管理科学部主任基金应急研究项目”,快速立项评审、短周期强化式研究的模式,使得管理学部的研究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政策建议,为国家的高层决策和宏观管理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有力的支持。如今,管理学部仍在践行着成先生的治学和管理理念,不断拓展和深化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在项目资助方面,也在积极支持原创性强的项目申请,加大对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跨学科的交叉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马海涛校长在发言时表达:自己心中充满对成思危先生的深切怀念,也涌动着传承先生精神、续写学术华章的责任与担当。今年中央财经大学正式设立了“数字经济(成思危拔尖班)”,这既是对先生学术思想的传承,也是聚焦数字经济与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断探索服务国家数字经济战略需求,推动经济学教育从传统范式向跨学科、国际化、实践型全面升级的新思路。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瑶琪书记表示:成思危先生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其中最具现实指导意义的有以下三点:一是“知行合一”的治学态度。二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眼光。三是“系统思维”的治理智慧。今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开设了“成思危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拔尖人才班”,将成老的理论延伸至中医药事业产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以成老的人才“四维知识结构”为指导思想,通过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培养具备较强开拓精神和创造性解决健康领域数据科学问题的卓越大数据管理人才。这既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更是对新时代中医药管理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汪寿阳主任在发言中讲述了成先生2001年对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创办过程所给予的支持,对虚拟经济与虚拟商务学科建立的重要贡献,及15年间对研究生教学的重视、对学生们前瞻课题的指导等珍贵的回忆。他说:除了给研究生讲授大课以外,成先生差不多每周至少组织一次讨论班,不仅仅有国科大经管学院的学生,也有北大、清华、北航、南开等外校的师生,他非常鼓励北京的这些高校的商学院、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加强合作。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石勇主任的发言回顾了成思危先生支持在中国科学院创建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的过程,及如何动员他回国再次创业。他也讲述了陪成先生出访过11次,在路途中,成先生给他讲了很多自己的故事,包括他16岁及49岁两次决定回国时的想法,他父亲的决定,后来产生的效果等。“我发现从他身上学到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爱国的热情永远不变。什么叫爱国?爱国是要有实际行动的,不是假的。”“他对我最重要的影响就是:第一不说假话,第二少说空话,大话基本不讲。我按照成先生的遗志,作为国务院参事写了46份报告,其中很多受到两代领导人的亲自批示,全部采用的有21份,也起到很大作用。”

 

 

中国风险投资公司王一军总裁发言回忆到: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的成思危主席,不仅在民建会内德高望重,于风险投资行业,也是当之无愧的开拓者与引领者。他积极破解行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坚持为行业发展发声,为推动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他曾说:“推动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是中国民主建国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民建中央将以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推动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这番话语不仅展现了民建中央对风险投资事业的重视,更饱含着先生对行业发展的殷切期望。

 

 

全国工商联刘汉元副主席发言说:“我们一直能感受到思危主席对经济和民建企业界理解的到位和关心关爱。你会发现你第一次给思危主席谈新能源的时候,可能他不一定很熟悉,当他感兴趣这个话题的时候,你第二次、第三次再和他谈的时候,你发现他了解的知识面、广度、深度比你还广......我们有次陪他出访委内瑞拉,他提前4个月进行准备,在议会上用西班牙语发表了40分钟的演讲......这种学习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记忆能力都是超人级的。成主席的精神对多党合作还是对民建在经济界的影响、对民建企业家在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及今天我们的社会治理,经济如何走出困境,如何真正的能够的企稳回升走向更好的发展,都非常有现实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吴晓求院长在视频发言中,讲述了成先生对他及其他年轻学者的关心以及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造诣。成先生五次在他主持的关于资本市场问题的论坛上发表独到而精彩的演讲,他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建议,成为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他呼吁学者们继续完成成先生推动中国金融改革及建设金融强国的理想。

 

 

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刘晓欣主任回顾了2000年10月在成先生的支持和帮助下,发起成立了“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通过持续产出引领虚拟经济学科方向的前沿成果,成为虚拟经济理论研究的重镇,为国家决策提供学理支撑。自2000年起,研究中心坚持每两年主办一次“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历时25载,先生参加了7次,并发表重要讲话。“2013年我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战略、制度与政策研究—基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数量关系的视角》,当先生得知后鼓励了我将课题做好,特别要多做调研,成果服务于国家。”我们将牢记先生虚拟经济研究要有“二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以及“要把虚拟经济研究大旗扛下去”和“中国的虚拟经济学科终将在几代人努力下结出硕果”的嘱托,保证这一特色学科影响力的持续性,传承、创新与发展。先生对学术的执着与追求,如今已成为研究中心砥砺前行的精神坐标。从书斋里的理论探索到政策层面的实践转化,再到学科体系的系统构建......让虚拟经济理论真正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坚实软件,为中国金融安全与经济发展书写属于这一代学者的答卷。

 

 

北京师范大学复杂系统国际科学中心狄增如主任在发言中强调:成老师的一个特别具体的贡献就是在自然基金委的管理学部发起组织了复杂性科学专项,它是一个非常交叉性的专项,就给我们学校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开展科学研究的途径。实际上北京师范大学整个系统科学系的很多年轻老师都是在成老师的复杂性专项支持之下发展起来的。回过头来看,越来越发现成老师真的是学术大家,是战略科学家,他的高屋建瓴的学术思想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四十年前成老师就有视野,能够发现未来的复杂性研究,不光是对我们管理科学的,对于我们整个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会有特别大的影响。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商文江院长在发言中回忆起:“导师江平校长跟成老有不少书信往来,我们有个本科班,直接叫成思危精英班,在商学院里头,2012年开始的,成先生去上过课。在政法大学这个成班很有名,取分也很高,学习内容是金融工程加信息加计算科学。所以我要表达的一个是感恩,第二个就是我们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把它做下去,而且要做出中国政法大学的特色来,即三二一,三是合约、合规、核算;二是两定,定性、定量,一是案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股权投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佳妮发言:“我是成先生的博士后,他对我的影响非常深远。首先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风险投资之父,他很系统地将风险投资的理论模式,还有国际经验引入到中国,而且通过学术研究、报告、演讲等多种方式,向政府高层、学术界以及产业界大力的去倡导发展风险投资。同时成先生也是政策制定的推动者和实践探索的倡导者、组织者。从提出一号提案到推动成立中国风险投资公司,组织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创建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等,直接激励并指导了早期一批本土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和发展,这个是非常大的一个成就和贡献。2014年的年末,成先生领衔与刘曼红老师、张景安老师等在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创建了中国首个风险投资专业,并招收博士生。第二个方面成先生在中科院创建了风险投资研究室,有力地推动了天使投资研究。第三是成思危基金的传承,成思危基金已资助了许多杰出的学者、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激励大家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和科研事业贡献力量。我相信在成思危基金的带动下,会有更多人脚踏实地、钻研突破,聚焦创新性、战略性与前瞻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郑海涛书记发言,缅怀了成思危先生的光辉一生,他受聘为北航经管学院的名誉院长,亲授课程,并设立“成思危奖学金”,十二年来已惠及40名北航经管学子。他们在各自领域用实际行动传承着成思危教授的精神财富,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芳华,这正是成思危奖学金育人初心的生动写照。为了将“饮水思源”的精神从个体感悟升华为集体行动,学院于2023年成立了“成思危思源会”,传承先生奉献社会的精神,既是对先贤的致敬,更是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诚志股份有限公司龙大伟董事长发言回忆了自己作为成先生2011级的博士生,在博士选题时,先生指导他“学术研究不仅需要基于大样本的统计归纳,也需要小样本的深度挖掘。如果能把一个案例的内在机制、博弈过程、定价逻辑研究透彻,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让后来者不再打‘糊涂’仗,那么即便是个‘孤例’,其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也是巨大的。”这就是成先生“不唯书、不唯上、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这种务实创新的学术品格,正是成先生一生治学的写照。作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他的理论创见从来不是书斋里的孤鸣,而是源于对中国经济转型期的深刻洞察,通过理论建构突破认知边界,最终推动实践升级。“孤例亦有光,微言足千秋”的学术智慧,如金石篆刻般永远铭刻在我的生命里。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践行是最好的传承。成思危先生虽已离开我们十年,但他的思想遗产和精神财富,依然如灯塔般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

 

 座谈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