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11日),我们迎来了原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际金融论坛(IFF)创始主席、中国风险投资之父、著名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成思危先生诞辰90周年。转眼间,先生离开我们已经10年了,但他在中国经济与金融领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也深深镌刻在每一位国际金融论坛(IFF)成员的心中。

回首往昔,那是中国经济面临重重困难与挑战的时期,时值“非典”肆虐,人民币汇率遭受严重打压,金融市场亟待开放与创新,急需与国际接轨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关键时刻,在时任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下,成思危先生与诸多创始成员挺身而出,以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开创新局。他率领我们及诸多同仁积极奔走,与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G20国家重要代表们反复沟通协商,共同谋划构建一个能够促进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而这个伟大的构想最终化为了现实,国际金融论坛(IFF)应运而生。

成思危先生对于IFF创立的付出,绝非只是提出一个理念和倡议这般简单。他凭借深厚的经济金融知识底蕴、丰富的国际交往经验以及极具感染力的个人魅力,向各方详细阐述了IFF成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他向联合国秘书长强调了加强国际金融对话与合作对于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向世界银行主要负责人阐述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日益重要的地位;与IMF总裁及专家们深入探讨了国际金融监管、货币体系改革等问题,指出IFF可以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全新的交流途径。他还与G20国家的领导人们反复商讨,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背景下,如何通过IFF这一平台凝聚各国智慧,形成应对全球性金融挑战的合力。那些日子里,他带领我们与各位同仁不知疲倦地穿梭于各国之间,召开一场又一场的会议,克服了诸多文化差异、利益分歧等困难,最终使各方达成了共识,共同开启了IFF这一国际金融合作篇章。

作为国际金融论坛(IFF)创始主席,在他领导的12年间,IFF 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金融外交及战略智库平台。他以国际金融论坛(IFF)主席身份,多次代表中国出访世界各国,与各界政要、财经领袖、金融界的专家学者沟通交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为中国金融外交尽心尽力。在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征程中,先生更是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他提交的《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开启了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新篇章,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他提出采取“三步走”的办法建立二板市场,提出要逐步向创业板过渡,促进了中国创业板正式上市。他深知,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发展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必然之路,是提升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IFF创建之后,他积极利用这一平台,为提升中国金融国际影响力、扩大中国金融话语权,推动中国金融开放发展、促进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我长期作为其助手、学生和IFF创始秘书长,深感荣幸能够追随成思危先生的足迹,为IFF的发展继续奋斗。先生不仅是我学业、事业的引路人,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灯塔。我还清晰地记得,在IFF创始初期阶段,我们面临着资金短缺、资源匮乏、国际知名度不高,甚至被歪曲理解等诸多问题。是成思危先生一次次地给予我鼓励与指导,他常对我说:“做国际金融工作,就像在大海中航行,难免会遇到风浪,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在他的鼓励下,我们和团队及诸多同仁,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耐力和愿力精神,历时20余载,克服了无数困难,遭受了无数打击和挫折,终使IFF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享誉世界的全球金融“F20(Finance 20)”。

时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旧有的秩序正在分崩离析、支离破碎,新的秩序和未来尚在阵痛之中艰难萌芽。伴随数智化时代的快速迭变,在全球经济碎片化加剧的当下,一个可持续稳定的未来日益重要,如何重塑未来,构建更具开放、包容、稳定的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促进新经济、新金融、新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关键。IFF历经20余年风雨,已成为重建全球多边对话通道,推进更具包容性、更广泛的全球交流合作与研究,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这也是我们继承成公遗志,坚守这份责任和承诺的重要使命。

成思危先生虽已远行,但他的精神与思想,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我们纪念成思危先生,不仅是缅怀他对中国金融事业和IFF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更是传承他的精神力量,让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地迈向未来。

 

十二载,共创艰辛,金精不朽筑坛城;

廿春秋,言传身教,融通天下传灯人。

 

本文作者为国际金融论坛(IFF)创始秘书长张继中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