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适值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九十周年诞辰,民建中央、学术机构、风投界等社会各界将举办贯穿全年的系列纪念活动。成思危基金设立的"成思危全球奖"、"成思危教育奖"、"成思危社会企业奖"的历届获奖者、海内外知名学者及先生生前亲友纷纷提笔撰文,通过跨越地域与时空的缅怀文字,再现这位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奠基人、虚拟经济理论开创者的治学风范与家国情怀。
成思危基金特别策划"对话思想传承者"项目,将通过深度访谈素有"发展中国家诺贝尔经济学奖"之称的TWAS成思危经济科学奖得主,梳理成思危先生的学术思想与精神遗产。自1月25日起,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官网、官方公众号和媒体平台将每双周发布纪念专稿,这些承载着学术记忆与社会思考的文章,最终将汇集成《成思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文集》,为后来者提供榜样的力量。
今日推出的纪念文章《成思危先生与民建对外联络事业》,出自北京谛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二届民建中央常委、第十二届民建中央对外联络委员会主任曾钫和北京谛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民建朝阳第十七支部副主委夏炎之手。让我们共同品读这篇凝聚智慧与深情的纪念佳作,在追思先贤中奋进。
成思危先生作为中国民主建国会的重要领导人,其外交和对外联络思想体现了深厚的政治智慧和务实的实践精神。通过对成思危先生在重要场合的讲话和发言的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外交实践的脉络和核心要点。我们将从认清国内外形势、清醒应对挑战,服务祖国统一大业,提升参政议政水平,加强对外联络及推动民间外交等多个方面,对成思危先生的外交实践和对民建外联工作的指导进行初步总结。
一、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积极应对国内外挑战
1. 认清国内外形势,清醒应对挑战
成思危先生强调,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背景下,我们既要看到发展的机遇,也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他指出,全面战争虽然一时打不起来,但局部冲突不断,西方国家通过经济、科技、文化等手段进行的渗透从未停止。因此,必须教育会员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2. 继承优良传统,服务跨世纪任务
成思危先生号召民建会员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继承和发扬民建优良传统,设立两岸财经论坛,为实现跨世纪的任务而努力奋斗。他强调,民建作为参政党,要积极参与人民外交活动,宣传我国对外政策和多党合作制度,为在国际上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服务。
3.重视“一国两制”,推动交流合作
成思危先生高度重视“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认为香港回归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正确实施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结果,对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他同时强调,民建要积极参与与台湾的民间交流,加强与台湾同胞的联系,推动海峡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促进两岸经济和其他领域的交流合作。
4. 反对“台独”分裂,维护国家主权
在台湾问题上,成思危先生态度坚决,明确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他指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他强调,民建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台独”分裂势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5.创立两岸财经论坛,推动两岸政治经济互动
成思危先生深刻认识到两岸经济合作对政治互信的筑基作用。1998年,他主导创立“两岸财经论坛”,邀请两岸学者、企业家共商产业对接、金融合作等议题。两岸财经论坛由民建中央、台湾世新大学联合主办,以“民间先行、以经促政”为路径,聚焦台商投资保障、科技园区共建等务实领域,促成两岸行业协会签署多项合作协议。经济融合是破解政治僵局的钥匙。论坛为两岸关系缓和注入动力,被誉为“破冰式”的机制化探索。
二、围绕中心任务,加强对外联络
1. 把握国内外形势,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成思危先生认为,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责。他强调,民建会员要关心政治,了解国内外大事,及时、鲜明地表达政治态度,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面对重大政治事件时,民建要与中共中央保持一致。民建会员要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和深化重要领域改革,通过参政议政,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成先生多次亲自带队赴国外调研,借鉴国外经验,为国内的国计民生,提出高质量的议案提案。
2.推动民间外交,增进国际友谊
成思危先生提倡积极参与国际民间文化交流,认为这是增进国际友谊、推动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他提出,民建要积极开展对外联络工作,加强与国外工商经济界及华人华侨社团的联系和交往。要在有关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积极参与国际民间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海外中文教育,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他提出组织会员企业家出国考察访问、举办企业家现代战略和经营管理培训班等措施,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搭建平台,增进了解,促进合作。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民建的国际影响力,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3. 加强华人华侨联系,连接世界桥梁
成思危先生认为华人华侨不仅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也是推动民间外交的重要力量。通过加强与华人华侨的联系,特别是新生代代表人士的联系,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宣传中国政策,增进国际友谊。华人华侨在促进祖国统一、文化传播、经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关系的重要纽带。
4、首次提出“大联络”理念,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在2005年民建八届十一次中常委会议上,成思危先生首次提出了“大联络”理念,把民建中央的联络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开创了联络工作的新局面。
成先生指出:①民建是联系经济界的,包括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在内的政治联盟。根据政治联盟的特点,民建中央既要加强内部的联系,又要加强对外的联络;②“大联络”概念,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渐丰富和深化。民建中央要从新时期更好地履行参政党的职能考虑,把原来联络工作的内涵扩大到“大联络”概念,要从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这三个大同心圆的政治联盟的角度来看联络工作。在“大联络”概念下,对内要增强凝聚力,这也是加强参政党建设非常重要的因素,对外要增强影响力,有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也就是“内强素质、外塑形象”;③发展是执政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参政党参政为民的第一要务。要想做好参政议政工作,必须调动十个方面的力量,共同参政议政;④联络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开展联络工作,特别是对外联络工作一定要按照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来进行,加强与统战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成思危先生提出的“大联络”是以国家利益为锚点的“超级链接”,通过资源整合、共识凝聚与制度创新,把传统联络升级,为破解两岸困局、深化国际合作、推动社会治理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成思危先生的外交实践体现了他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洞察和对民主党派职责的准确把握。他强调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应对国内外挑战,服务祖国统一大业,提升参政议政水平,加强对外联络,推动民间外交等多个方面的重要性。这些思想不仅为民建的外联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民主党派在外交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秉承成思危先生的外交实践思想,不断开拓创新,为推动中外友好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
曾钫 北京谛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二届民建中央常委、第十二届民建中央对外联络委员会主任。
夏炎 北京谛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民建朝阳第十七支部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