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暑期学校】从“神秘”到“亲近”——2012年资环学院暑期学校学员参观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创建于 2012-07-31
  • 2042
欧阳志云介绍中心概况
欧阳志云介绍中心概况
中心随处可见的论文发表展示栏吸引学员驻足
中心随处可见的论文发表展示栏吸引学员驻足
学员参观实验室与研究生交流
学员参观实验室与研究生交流

【新闻网讯 记者温超】短短一周的暑期学校,行程安排是极为紧凑的。经过一天半从早晨延续到晚上的讲座洗礼,“资源与环境主题”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校的104名学员在中科院专家学者的引领下,尽情徜徉在地理学、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地下水系统等丰富的学术海洋之中。当然,资环学院暑期学校的日程安排充分考虑了讲座、讨论、参观和休闲相结合的方式,7月17日下午,学员们乘坐校车迈出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大门,前往海淀区双清路参观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在即将发车之前,校车师傅彬彬有礼地站起来,贴心地告知全车学员车牌号后四位,嘱咐他们返程时记得乘坐同一辆校车。他用北京人特有的热情说道:“我会尽量以最好的技术把大家安全送达目的地!”在师傅轻松的语调里,学员们笑声不断,参观之行有了一个愉快的开局。一路上,不少来自外地高校,甚至远至新疆大学的学员们透过车窗,打量着首都的风景。“环境真不错呢!”“地面也很干净。”“我更想来北京、来中科院读书了。”……类似的言语不断地在车厢内响起。

沿着西四环,40多分钟后,两辆满载资环学院暑期学校学员的校车到达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生态楼601会议室内,每个位置前都摆放着介绍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概况的手册,以及一个印有中心标志的精美水晶纪念品。学员坐定之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党委副书记欧阳志云研究员致欢迎辞,并详细介绍了中心的历史沿革、中心使命、中心一三五规划、科研组织构架、人员与研究团队、研究生培养、科研成果等内容。

学员们从中获知了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方方面面,中心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物学和系统生态学,共设有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8个研究室。中心现有在职职工39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研究员60人。研究生620人,包括372名博士生、246名硕士生、2名留学生和99名博士后。

在听完欧阳老师的介绍之后,学员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针对研究团队、研究生培养、研究方向等方面,尤其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研究生招生情况进行深度咨询。譬如,有同学问道:“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是更偏重生态,还是更偏重环境呢?”欧阳老师以院士的分布为例,“7名院士中,2名环境工程方向,2名环境化学方向,3名生态学方向”,由此说明生态和环境两大块的研究团队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都是齐头并进的,在学术的领域里,“没有玻璃天花板”。在解答这一问题时,欧阳老师还指出,两大类研究在中心内交叉渗透,相互促进,“这样是最好的形式”。学员们的问题非常细致,甚至问到推免生名额数量、报名人数、录取比例等细节。欧阳老师充满耐心和诚意的作答,赢得了学员们的阵阵掌声,不少人在得到回复之后,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中心人事教育处冯老师告诉记者,上届资环学院暑期学校的学员们也来参观了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不少同学回去之后,在保研、考研时选择来这里,“一名来自山东大学的陆同学今年9月份即将入学”。冯老师特别赞赏暑期学校这种形式,她表示,“中心不愁生源,但同样希望有更多优秀的学生选择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暑期学校创造机会让优秀学子近距离接触中科院各研究所,揭开他们心中科研机构罩着的神秘面纱,“产生兴趣了,回到学校自然就会去了解”。

随后,学员们开始参观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全貌及各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站是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实验室的李博士带队,他向学员们介绍了实验室的研究对象、研究团队、承担项目和研究成果等。第二站是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二恶英实验室副主任、大型仪器室主任张庆华研究员向学员们介绍二恶英实验室的概况。因为实验室面积比较小,学员们按班级分成四组进入实验室聆听张老师讲解二恶英的检测设备和原理。除此之外,张老师告知学员,实验室每一年一般招收1-2名博士,1名硕士。二恶英的分析难度特别大,招收的学生在进入实验室1-2年后才能熟练掌握操作。最后一站是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的齐荣老师站在一台中心研制的、曾服务于北京奥运的优质直饮水处理系统前,鼓励学子通过串联已学习的基础知识,“找到自己的科研思路”。

参观结束后,来自南京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朱珠同学表示收获颇丰。在来北京之前,她对中科院只有模糊的概念,比如科研实力强、导师非常厉害等,但面对数量巨大的研究院所,她感到十分茫然。通过这几天的讲座和参观,她觉得选择面被大大拓宽了,现在自己就对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城市与区域生态方向非常感兴趣。由于资环学院暑期学校的日程设置要面向资源、环境、生态、地理等各专业的学生,朱珠认为,“心中最好有大概的研究方向,这样听起来才更有针对性”。

临别之际,记者遇上了几位准备结伴前去后海游玩的学员,互相之间的熟悉程度令记者不禁询问她们是否来自同一学校。得到的答案居然是否定的,她们分别来自武汉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等不同高校。她们七嘴八舌地感谢暑期学校能让自己“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玩笑打闹、共同探讨学术、互通保研信息。现在,她们中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了自己向往的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遥感应用研究所、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资环学院暑期学校带来的正面效应,将伴随每位积极参与其中的学子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