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暑期学校】畅游生命梦想,解读生命奥秘

  • 创建于 2012-07-31
  • 2011
同学们在聆听学术报告
同学们在聆听学术报告

暑期学校日程过半,今天,又是听报告的一天,同时也是我们听报告的最后一天。这最后一天的早上,来自于微生物所的向华研究员和来自生物物理所的刘力研究员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报告。

向华研究员的介绍题目为《奇异的生命与无限的潜能》。初看这个题目完全不知道刘老师要为我们带来什么神秘生命。直到听到报告,才发现这种奇异的生命原来就是我们的古细菌。古细菌从亲缘关系来看,它的关系似乎比细菌离我们更近。而且,我们的这些“同胞”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向老师在第一部分首先为我们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概括,包括有6名院士和12名杰青。这样强大的阵容,自然能产出丰硕的科研成果。接下来,就带来了极端古生菌的盛宴!他们虽然古老,确非常适应极端的环境。例如,现今发现的能在100℃以上生存的微生物都是古细菌。而现代生物学最常用的PCR所用的能耐受高温的酶就是来自于在海底火山的嗜硫古细菌,这种古细菌的DNA聚合酶可以在高温下工作不变性,因此适合于PCR的连续Cycle。古细菌具有的醚键连接的磷脂双分子膜,也为古细菌在高温下生存提供了保证。

而向老师主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嗜盐古细菌中首次发现了抗性的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机制,并且将此蛋白的基因导入其他菌中,也发现具有免疫作用。而向老师现在正在进行的项目是关于利用嗜盐古菌产生一种生物可降解塑料。这一个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将起到重要意义!

接下来,来自生物物理所的刘力研究员则用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为我们诠释了大脑的奥秘。生物物理所主要从事两个方面的研究,一个就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另一个就是神经科学的研究。首先,他给我们介绍了神经科学的最早的研究,之后,以时间为线索,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神经科学重要研究进展的巨画。大脑种种神奇的机制令我们感到惊异而有趣!但是还有很多机制我们现在仍然无法用科学进行解释。例如,为什么人对面部有更强的识别能力,至今仍然不清楚。而最令我感兴趣的,还是意识的形成机制是什么?

我打个比方,如果可以换脑。那么将我的大脑换到另一个身体中去,而将另一个脑换到我的身体中去,你认为现在“我”是谁?“我”究竟是指什么?是我的意识,还是我的身体?如果我因为脑部受伤,而脑部结构发生变化,那动过手术的我,还是不是我的?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我,期待有进一步的解答。

下午的报告更是精彩万分。在梁爱萍,谢旗研究员的带领下我们探索了生物界多样性的神奇奥秘,认知了植物响应环境的适应性变化的分子遗传机制。两位老师虽分别来自动物研究所、遗传与动物研究所,却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进化”之于生物研究的重要性。这也是我参加中国科学院生命梦想之旅暑期学校感触最深的地方。应用下午梁老师引用的一句话“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 evolution”,这句话的深意虽然到现在我都没有深刻领会,但是它让我明白生物界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整体,很多存在于低等生物的简单系统很有可能就是高等生物生命复杂模式的简化。可能是拘泥于我所在的学校偏向于动物与人类疾病研究的片面性,之前我很少有机会接触与“进化”相关的研究,更不用提建立在庞大的标本馆基础上的精细分类了。两位老师的报告让同学们深受启发,同学们纷纷踊跃通过提问的方式与老师们进行互动。更难得珍贵的是,谢旗老师在报告期间还穿插着许多与学术相关的问题,同学们的答案也是惊人的严谨与缜密,这让我不得不感慨,参加暑期班的同学真的是卧虎藏龙啊!在此我不得不感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给我们提供本次难得暑期学校的学习机会,让曾经坐井观天的我有机会接触中国生物的前沿与权威研究,更是有机会领路中国权威专家的严谨与认真的大师风范,也让我有机会看到同龄人的优秀,认识到自我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