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暑期学校】 这几天 我们一起走过 ——2012科学人文暑期学校的生活小样

  • 创建于 2012-07-31
  • 2025
别出心裁的自习
别出心裁的自习
联谊会上 学员与助教合唱
联谊会上 学员与助教合唱

   

2012年7月15日,中国科学院科学人文暑期学校迎来了第二批学员,这批的学员主要是由心理所、外语系和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法学、公共管理、新闻传播学及科技考古专业的106名学员组成,与去年暑期学校不同的是今年新增添了外语系学员,心理所、外语系和人文学院的活动都是由各部门自行组织负责。                                             

欢欢喜喜来报到

    7月15日上午八点,新生报到处汇聚了来自祖国各地的、获得推免的大三年级的学生。一路奔波苦,大部分学员都是刚下火车就直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虽是一脸的疲惫,但是从他们脸上能读出那发自内心的喜悦。

    学员在人文楼教一阶教室在老师和各位助教的帮助下,简单地办完入学手续,领取学员手册、饭卡、文化衫等东西。在感受深厚的学术氛围的同时,又深深体会中科院研究生院浓郁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不仅来自在学生报到时老师和助教的一再叮咛,而且也有中科院研究生院为前来报到的学员贴心准备的免费饭卡、脸盆、及桶装饮用水等生活物资,这种人性化的服务感动了不少学员。

    晚上七点,在各班班主任的组织下,心理所、外语系和人文学院的学员分别在教一2、教一5和教一1教室开展新生见面交流会,在这个见面会上,学员和班主任老师之间有很好的交流,既便于班主任老师之后的组织工作开展,又有利于学员之间的交流。在老师饱含深情的讲话中,可见他们对学员的

    据悉,前来报到的106名学员中心理所的学员37人,外语系学员18人,人文学院的学员51人,他们是从成百上千的优秀的申请者中千挑万选出出来的精英中的精英,。

聆听大师教诲

    为使得学员对招收的专业及其学术前沿有更好的认知,科学人文暑期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的讲座, 如孙小淳研究员介绍科学技术史研究前沿及趋势、李顺德教授介绍民商法专业的前沿及趋势、肖显静教授讲述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前沿及趋势等等。场场讲座都很精彩,老师慷慨激昂在讲,学生用心在听,生怕遗漏一丝信息。老师讲的幽默风趣,让学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人文学院的肖显静教授更是走到台下,在台下与学员交流互动,他抑扬顿挫的腔调及幽默风趣的讲解风格使得学员获益匪浅。“于谦逊中见大师,于细节处显人文”是暑期学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学员马征来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后的感悟,听讲座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那种和蔼可亲、谦逊的品质。

    人文学院各专业更是设计了专业研讨交流环节,增加了学生与其专业的老师交流的机会。这里,学员可以被告知更多的信息,细到看什么书都会得到老师的指导。

                       别出心裁的自习

    科学人文暑期学校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法学等专业的自习很是独具匠心。名字虽叫做自习,实乃学员交流会。

    根据学员的专业划分为五个组,于是,在综合楼306教室就出现了5个小圈,每个圈都会有相关专业的助教主持交流。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学员与师兄师姐的交流,更是有益于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学员关注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的,譬如会向学长请教学校附近的有名的小吃之类的,但是更多的是关注的是在中科院学习的情况、保研情况及如何更好的学习之类的问题。学员之间的交流也会很多,他们在一起既会探讨一些学术问题,也会讨论比较贴近生活的问题,暑期学校公共管理专业学员马冲说:“每天晚上的专业探讨时间和吃饭的时间是我们最欢乐的时间,我们一起侃天说地,一起激烈讨论把饭卡里的二百元钱如何花的一干二净。 ”这种自习方式的设计也体现出其人文内涵。  

                    依依惜别情 

    2012年7月21日是科学人文暑期学校的学员离校的日子,早上八点人文楼教一阶教室已经出现助教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在为学员办理离校手续。

    从新生入学、开学典礼、讲座、外出参观等等,助教们一路陪伴,与学员已经建立了一种心灵的羁绊。听着学员道一句 “师兄师姐,你们辛苦了”, 拉着行李离开的情境,助教们心中很苦涩,不舍之情从心底蔓延开来。学员们亦是如此,回想初来时助教的“唠叨”,外出参观时的助教的保驾护航,联谊会上助教的趣味演出,一幕幕都是那样的让人不舍。一学员说:“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就结束了。”确实,在暑期学校学习期间,学员和助教都是快乐的,因为快乐可以做此理解快—乐,因为快是乐的后果,时光很美,过得很开心,所以感觉时间很快。

    上午九点左右,教室里出现这样一拨又一拨的学员,他们抬着饮料进来,为忙碌的助教送上一份又一份的清凉。看着几位身板弱小的女孩子们抬着饮料进来,助教们心疼、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