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机关党委支部组织缅怀郭沫若活动

  • 创建于 2019-04-04
  • 3428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了纪念郭沫若先生诞辰127周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机关党委第五支部于4月4日中午12点半联合第一支部、第四支部、第六支部、第七支部、第十支部、第十二支部、离退休党委近四十名党员组织开展缅怀郭沫若活动。第七支部(教育基金会党支部)全体支委和办公室部分员工参加此次活动。
  主持人王兵先讲解了郭沫若生平及对中国科学院的贡献。郭沫若,生于1892年,卒于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科学院是1949年11月成立的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在当时情况下,中国科学院的成立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历史背景。郭沫若在中国科学院筹备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两千年来古代封建社会以及近代史的具体情况,这些都对自然科学在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难题,当时自然科学在中国根本就没有扎根立足并茁壮成长的基础。看到了这一点,郭沫若在就任中科院院长之后又推动创办中国科技大学,意图在于大力发展科技人才。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国家需要促进生产,进行经济建设,而科学技术的提升对于生产的推动有巨大的力量。
 

王兵讲解郭沫若生平及对中国科学院的贡献


  郭沫若曾说:“科学研究自然是应该和实际配合的,但其中有种种不同的历程。有的研究和实用的历程很短,成果立即可见诸实用;有的却有相当长远的历程,一时看不出成效来”。“例如原子能、宇宙线及其他纯理论的科学研究,不能期待今天从事研究,明天就见诸实用。”郭沫若为中国科学院确立了一个很好的基调,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不只是一个人的科学研究水平,而是集体整体水平提高。对于科学和技术研究,无论行内行外都要重视,但又不要急功近利,要把眼光放长远。1951年,由郭沫若提议,中国科学院、教育部联合发出《1951暑期招收研究实习员、研究生办法》,正式开始实行统一招收研究生,标志着中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开创。1964年9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中关村试办研究生院,挂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这标志着国科大的前身研究生院正式成立。
  郭沫若还是我国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新中国成立之后,郭沫若担负着繁重的外交事务、国际交往等方面的领导工作。自1949年春以来,他多次率代表团去苏联、欧洲出席世界和平运动的重要会议,阐述我国对保卫世界和平运动的主张。1951年12月,郭沫若荣获斯大林国际和平奖。
 

党员们对郭沫若先生行三鞠躬礼


  行完三鞠躬礼后,离退休办公室的周晓慧老师介绍当年郭沫若雕塑的历史故事。她讲到为纪念郭沫若先生,在1992年郭沫若诞辰100周年之际,学校隆重举行了郭沫若雕像落成仪式。中科院院长周光召、中科院秘书长郁文,中科大原党委书记刘达,中科大校长谷超豪院士和全校师生共同参加了郭沫若雕像落成仪式。仪式后,很多部门都在雕像前合影留念。
 

周晓慧老师介绍当年郭沫若雕塑的历史故事


  接下来,在王兵的带领下,大家一起为郭沫若先生献上鲜花: “尊敬的郭沫若先生,您好,我是机关党委某支部党员某某,我今天来给您鲜花,感谢您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

 

大家在郭沫若雕像前献上鲜花


  习近平主席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的创造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有的人为了守护祖国大好河山,不惜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就在几天前,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3月31日下午,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包括杨达瓦、邹平等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其中年龄最小的王佛军,2000年7月出生,遇难时不足19岁。
  微信朋友圈里都在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王兵提议为在火灾中牺牲的30名公职人员默哀一分钟。



党员们为在火灾中牺牲的30名公职人员默哀一分钟


  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志们纷纷表示,要珍惜时间,珍爱生命,今后要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为建设双一流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1992年郭沫若雕塑落成仪式